现代垃圾的形而上学基础
导论 技术哲学到垃圾哲学 1.垃圾哲学的历史性缺席 2.垃圾何以可能? 3.垃圾古已有之 4.垃圾的现代性 一 排斥朽坏的理念世界 1.世界图象的时代 2.世界图象的片面性 3.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4.厌弃有朽性 二 排斥模糊的思想洁癖 1.二元对立 2.是与应该 3.同一与垃圾 4.康德的“丢弃法” 三 排斥回收的基础主义 1.三重综合 2.记忆及其“回收” 3.学习与技术 4.历史 …
导论 技术哲学到垃圾哲学 1.垃圾哲学的历史性缺席 2.垃圾何以可能? 3.垃圾古已有之 4.垃圾的现代性 一 排斥朽坏的理念世界 1.世界图象的时代 2.世界图象的片面性 3.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4.厌弃有朽性 二 排斥模糊的思想洁癖 1.二元对立 2.是与应该 3.同一与垃圾 4.康德的“丢弃法” 三 排斥回收的基础主义 1.三重综合 2.记忆及其“回收” 3.学习与技术 4.历史 …
阿里因为“抢月饼”而开除5名员工的事件引起了许多讨论,我也说两句。 首先我认为这件事情阿里的做法匪夷所思。 程序员所做的是编写了一个脚本来代替手动点击动作,一不小心点多了,在没有实际完成订单亦即没有造成任何实际损失的情况下主动汇报此事,然后在几小时内被火速开除。 当然也有许多人站在阿里一边,认为开除得好。但他们往往是搞错了基本的情况。 对程序员的最基本的指责是“作弊”,阿里最初的公告也是这么强调的 …
这是接着上一篇文章的补充。我本想把“技术意向性“作为这篇文章的核心概念,最后知难而退地放弃了,但毕竟酝酿了许久,总还是想说上几句想法。 7年前在南宁我第一次参加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当时有一个环节印象很深,我在当年的记录里也写到了: 吴老师谈论“技术中的意向性结构”,而靳老师不同意这样使用术语,他认为只有人才有意向性,而一把刀不会“自己飞起来切人”,因此只能说它体现了人的意向性,而不能说它本身拥有意 …
这篇文章是为了今年的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准备的,酝酿了几个月,最后也没写成完整的论文,把随笔形式的文字交了差,这次参会人数太多,吴老师不准备每个参会者都讲论文,有些论文收录会议文集但不安排报告,我就更乐意凑合一下了。 论文写不出来,主要原因自然是花的时间不够,文献读偏了,啃了写关于“意向性”的资料,最后发现“意向性”水太深,驾驭不了。 对于这一主题我绝非懈怠,相反,这个主题非常重要,以至于我不愿意轻 …
最近Pokemon GO这一款手机游戏风靡全球(中国一般不包括在全球之内),值得注意,这应该是一款标志性的游戏,是AR(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的一次经典的应用,从这个游戏里可以看到未来世界的可能形象。虽然现在来说游戏的效果很粗糙,但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不难想象(想象力匮乏的人可以随便找一下Pokemon GO的宣传片,比如这里)。 技术哲学的研究者值得关注这些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能 …
今年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我肯定还是要参加的,这次我准备赶个时髦,写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题目没太想好,要不就叫”技术的自我实现——人工智能的现象学反思“? 技术的“自我实现”有点儿呼应KK的“技术想要什么”的意思,人想要自我实现,技术亦然。而“人工智能”就是这一实现的过程与结果。 我关注人工智能,显然和一般分析哲学家所讨论的人工智能哲学视角不同(我也会尝试稍微涉及一些他们的问题),我的思考完全不是 …
之前写过说垃圾(一)和说城市(一),这架势是系列文章,然而写完了(一)就没后文了,自己想想也是惭愧,其实说垃圾二、三的题目都想好了——“经济与金融”、“座架与缺席”,但一直就没动笔(你打我呀)…… 总之我的拖延症似乎已经到了晚期,得想办法救治了。治疗拖延症关键在于加强行动力,尽量在想到做啥的时候立马就上手做。所以,嘛,再开个(一)吧…… “镜子”是现象学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对象,之前我也经常讨论所谓 …
我的博士后研究计划当时是要做垃圾史,惭愧的是,虽然与田老师合作一年多了,但这个题目下还没有多少推进,最后能不能写成出站报告,是有点堪忧的,一个妥协的办法是出站报告还是写技术史或技术哲学的内容,但在适当位置插入关于垃圾的讨论。 我要做垃圾研究并非心血来潮,或者因为偶然与田老师合作才想到这个题目,我认为垃圾问题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任何技术哲学家,特别是对现代性有所反思的技术哲学家,都无法回避垃圾 …
上一篇提到吴老师的一个核心质疑,即认为科学是单一的,技术是多元的。当时他举了一个例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分支毕竟许诺了最终可以还原到一个统一的基础,因此它们的历史发展也互相联系,然而各种技术之间,诸如手机与烹饪技术之间,有何关联?如果各种具体技术是互相独立的,那么它们在历史中的统一性从何而来? 我当时有一个简短的回应:各门技术之所以能够“统一”,是因为“生活”是统一的。而且我也举了例子,说明手 …
这是上周吴门讨论班我讲的文章,文章本身是非常不完善的,不只是在形式上没有写完, 关键问题是基本文献的缺乏,“技术革命”的相关问题在学界似乎缺乏值得引用的讨论。当然,这种情况有理由怀疑我这一课题的成立本身存在问题,吴老师也对此 高度质疑。但我自己仍然认为这一问题是合法的,“技术革命”的概念的确值得深入探讨。 我这篇文章本身只是对库恩做了一个表面上的对应,这一对应是成功的,但我尚未展开阐明这些对应的意 …
接续前一篇,最近有许多事情排着队要赶,所以有点没心思写完游记,然而我最终还是发现游记不写完始终心里有个事儿,别的事情也干不好,于是还是把它补完了…… 在沈阳小石城开完第一天会议之后,我们来到了本溪,后两天的会议都在这里召开。 26号早上开始第4场主题为“现象学与中国传统”。 四川省社科院的刘胜利师兄报告“身体与自然——董仲舒的自然观及其身体现象学阐释”。 胜利师兄首先评述了学者们解读董仲舒思想的传 …
一年一度的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又胜利闭幕了,今年是由东北大学主办,在9月24日到28日的沈阳和本溪召开。 在2013年的庐山会议游记中,我说道: 从2009年去南宁参加第三届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至今,我已连续参加了五届会议,除了南宁只写了个“杂叙”外,之后的海拉尔、养马岛和广州都写了完整的会议吐嘈,已成骑虎难下之局,这次也还是要写一篇,至少在我尚未毕业期间坚持这一传统吧~ 结果去年我博士毕业了,这一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