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pan>胡翌霖</span>

“技术”的定义——合目的的手段or可以学会的东西

最近正在准备一篇关于技术通史编史纲领的文章参加今年的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文章有些难产,事实上我试图通过这个课题重新去审视“技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这里先偏离论文的主题,来写一下我最近的想法。 按照海德格尔的路数,我们总是要先找到一个日常的定义,肯定它的合理性,但质疑它的透彻性,然后顺藤摸瓜,梳理出它更本源的含义。 海德格尔追问“技术”,就是从技术的日常定义出发,他指出一般人对技术的理解有两条:合 …

哲学评弹【第二话】“天气真好”(上)真即着重

上一话的行文似乎还是有些学术化,这次争取讲得更随意一些,只提供启发,不负责深挖。 今天从一句日常话语出发:“天气真好”。本来我是想写“美女,今天天气真好”,讨论一下真、善、美、天、地、人,不过感觉牵扯太多了,于是收缩成这一句,只谈“真”与“善”。 “真善美”似乎是最严肃最神圣的“大词”,似乎是哲学家追寻的终极目标,一些人谈起它们来恨不得斋戒焚香、沐浴更衣,以示庄重。 但再傲慢的哲学家也难以把这些概 …

哲学评弹【第一话】自由就像请客吃饭

既然想开”哲学评弹“这个栏目,我早已憋了许多题目想写,不过临到写时又不知道从哪里写起了。 还是先写一个老话题吧:“自由”。关于自由,我早已有很多文章在讨论,该说的其实都说的差不多了,但相关的讨论往往牵涉到自由与平等的异同,以及言论自由等具体问题上面,而且写得也不够通俗。在这里,我想仅就“自由”这个概念,做一个通俗的评说。 前一阵我接手参与编写一部文明史教材的两个章节,谈起关于希腊科学的写法,我被告 …

哲学评弹【栏目说明】哲学与生活

一直用“思史诗”的分类系统,对应于思考、记录、抒情三种文本形态。这个分类系统在逻辑上是合理的,但对于我个人来说并不太实用,有一些类别里文章特别多,另一些类别则常年处于废弃状态。 我最近在考虑建设一个以“栏目”为主的分类系统,不再具体细分目录,需要检索的话用关键词就好了。但可以再设立一些“栏目”,并不是每篇文章都包含在某一栏目下,栏目旗下的文章是有特定主题的精选文章或系列文章。比如“科学通史”的系列 …

股市杂谈:自由与稳定

最近中国的股市跌宕起伏,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股灾”之后,中央又以史无前例的方式强力出手维稳。 之所以想到写这一篇文章,不是为了当神棍预测走势。一方面是把之前的一些说法和想法汇总一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股市的问题与政治哲学、自然哲学都有关系。另外,我相信这次股灾将会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无论如何,它都会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虽然我一直都在鼓吹比特币,也一向反对投资中国的股市,但我不想以任何方式预测行情 …

科学通史怎么讲——“科学通史”课程总结

除了哲学院专业课“学术研究导引”之外,这学期主要应付的就是这门全校公选课“科学通史”了。 评分 必须指出北师大的公选课制度也不怎么样,虽然开课很自由,似乎整个公选课的学分要求非常低,以至于同学们很多都是可上可不上的态度,不但有好几个同学从来不来上课,最后的论文也干脆不交,都是挂就挂了的态度。结果选课的15人中我给了3个不及格,3个零分。其中两个不及格是因为提交了与课程完全不搭界的论文而且平时也没有 …

关于写论文——“学术研究导引”课程总结

这学期我在北师大开了两门课,一门是全校公选课“科学通史”,另一门是哲学系1分的专业课“学术研究导引”,这两门课都是恰好15个学生选课。 为什么开课 之所以要开这两门课,首先是出于田老师的建议,也算是为以后留校或者到其他地方找教职积累一点儿业绩,也算是一种实习经验吧。无论如何,我自己感觉这两门课确实没白开,虽然耽误了不少时间,但我自己也还是值得的,至少以后开课应该说有点底气了。 这几天正在汇总同学们 …

科学通史推荐书目汇总

在手边的部分推荐书目↑(缺少的都是不知被我塞哪儿一时半会没找到的……) 通史类总推荐: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把导师的书放在第一位,在国内作者的同类书籍中这本书仍然是最好的,但毕竟初版时间较早,现在看来缺陷也不少。 麦克莱伦,《世界科学技术通史》——中规中矩的一部科学通史,至少比丹皮尔好得多,亮点是工业革命前后的部分。 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第2版)》——只写到中世纪末,但就古代科学史而 …

科学通史16:20世纪物理学革命

今天是最后一节课了,我们讲20世纪科学。 所谓20世纪,我们的重点主要是放在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也就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兴起上面,至于20世纪后半叶乃至21世纪的科学前沿,在我们这门课上就不再涉及了。 历史是讲不完的,任何一种叙事策略都是“挂一漏万”的,问题不在于怎样避免遗漏,而是在于以怎样的方式遗漏。这门课的取舍,一方面当然与我个人的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我自己对科学史及其意义的理解。 …

科学通史讲稿15:数学史专题(数学革命)

今天是倒数第二次课,我先来讲一下课程作业方面的事情。 我们这门课要求期中读书报告(可选)+期末论文,期中读书报告我目前收到了四份,我应该都已经邮件回复了,如果给我发了但没有收到我的回复,请再发一次,或者换一个邮箱试试,正常情况我应该在两三天内先回复一个确认信,作业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我也可能通过邮件与你交流。 我 布置读书报告的意思是,鼓励同学们在课后自主地阅读和思考。我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上课 …

科学通史讲稿14:科学与工业革命【下周起换教室】

首先通知一下,我们之后还有两次课,这两次课将要换教室了,似乎是教八整个都被学校征用了,下周和下下周我们换到教九201上课。     上次课我们提到,在18世纪,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和工业技术这三方面的发展还是相对独立的,理论科学并没有直接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甚至理论与实验之间也是脱节的。 上次就有同学提出异议,找了一段《大国崛起》的视频和一篇学术论文给我看,大国崛起之类的纪录片第 …

科学通史讲稿13:启蒙时代的科学

我们今天讲18世纪科学。 从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到1789法国大革命,18世纪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变革的世纪,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都发生于这一世纪,美国的独立和俄罗斯的崛起也都在这一世纪。 但就科学史而言,18世纪似乎是相对平淡的时期。在此之前的16、17世纪是波澜壮阔的科学革命;而19世纪被称作科学的世纪,各类学科全面开花,电磁学、热力学、原子论、进化论……但18世纪呢,相比起来似乎感觉有些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