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轩

菜谱与科技史

上周卜天师兄的课上提到某种量化倾向是如何进入现代人的普遍意识的,卜天师兄说历史中某些事情就是“发生了”,时代精神发生了转变,有时没有太多的缘由。   在历史中的确找不到严格的因果律解释,不过“解释”总还是可以找到许多,例如我倾向于用印刷媒介的兴起解释公众思维的量化倾向。因为印刷术带来了一种空前的对于可重复性、可操作性的需求,而这种重复性又是通过文本而非口传身教实现的。要在言传身教之外,通 …

科史哲门户?文库?——关于keshizhe.net的未来命运

办完北京科史哲学生论坛,不知不觉就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了。我费尽心机搞出来的keshizhe.net毫无悬念地死了。虽说我本来也对它可能活跃起来没抱多大信心,不过也没想到它死得那么快,那么干脆利落。不仅在开完会后就几乎没有人再来发帖,而且访问量也急速坠落,不到一周就躺底了: 躺底的每天5、6个访问量包括我自己,可能也包括一些自动采集或垃圾注册机器人,除非网站故障否则不太可能真的降到0,这个位置差不多可 …

关于与外星文明交流——江晓原报告吐嘈

科史哲论坛第82讲:江晓原:我们应该和陌生人说话吗——科学史上关于寻找外星文明的争论 今天下午去听科科论坛,这次人来得不少,教室都坐满了,看来同学们对江老师的报告还是很有期待的。 这次报告前,吴老师和我们提起时,说这次特别要江老师讲点“干货”,以前请江老师讲过几次,都比较“传媒”,或者说都有点水,到北大来应该带点干货来。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次报告的副标题中“科学史”字样的出现。 结果证明“科学史”也就 …

科通第二次作业点评(论哥白尼体系的革命性与保守性)

前一阵忙开会,办这会太耗精神了,现在都没缓过来……不过积压已久的科通第二次作业必须改好了。我已经看了一遍作业,挨个进行了批注,有些批注得很少,普遍性的问题还是在这里统一讲一下。 首先必须再强调一下注释规范问题。上次我只是对部分同学在回复中直接提了注释规范的问题,另一些注释不规范的同学我都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在统一的点评文章中我写了相关的提醒,可惜是放在了最后,也许一些同学都没有看到。当然,还有许多同 …

交流为主,学术为辅——科史哲论坛小结

第2届北京科史哲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上周末终于忙完了~ 开完论坛后补觉+折腾了两天博客作为调剂,到现在才开始写总结。 我是筹办这次论坛的主要负责人,我最主要的工作是联络各校同学,号召征稿和主持审稿等。同学们在一开始积极性都不高,都是直到最后时刻开始大量来投稿,搞得我最后半个月简直快发神经病了…… 当然吴宁宁和刘平在后期帮了大忙,吴宁宁负责采办会议赠品和印制资料,刘平则负责一切后勤杂务并在最后号召并统领 …

科史哲会议手册引言

本届论坛得到了北京地区各院校同学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同学们参与热情很高,在此我谨代表会务组向所有以各种方式参与我们论坛的同学和老师们表示感谢! 由于大家的热情支持,最终收到的投稿有80篇之多。但最终能够在会场报告的只能有二十多篇,而剩余的文章也不能全文刊印(只印摘要),若有辜负了各位投稿同学的热情,只能表示遗憾了…… 虽然有那么多论文,不过本次论坛仍然没有设立分会场。因为我们的论坛以建设北京地区科 …

数学、教育与机械

今天讨论课听东林师兄报告,感觉甚妙,我以前的一些零星的想法更加明朗起来。 东林师兄讲的是古希腊几何学的“作图”概念,他提到,古希腊人的几何作图不能以康德意义上的“构造”来理解,作图的意义并不是提供一种“存在论证明”。作图是出于教学传授的目的,“证明”的原意也是一种展示,是教师向学生展示某物的过程。“几何作图、几何知识与phronesis(实践知识,即根据目的恰当地选取手段的知识)关联而不是与poi …

什么是“教育网免费地址”

由于我博客的读者应该是大学师生为主,我才要买国内主机。教育网专线的主机很难找也没有必要,但至少必须是“教育网免费IP”才行,否则的话就和国外主机一样了。 但是就我这一年来,和各大IDC服务商沟通的经验上看,无论是售前咨询还是售后服务,无论是前台咨询还是后台的技术员,无论是IDC的客服还是淘宝的店主,累积下来我大概接触了二三十人吧,竟然一个也不知道教育网免费地址是什么东西。弄得我很无奈。 有些服务态 …

华夏名网的主机故障率太高……

今天随轩和科史哲论坛又被挂了大半天,客服的质量也很堪忧。提交工单后解决技术问题的客服总是在修好之后给出回应,而我很难得知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至于网页界面的前台客服,常常是一问三不知,就算我咨询购买服务时,也回应缓慢,态度不佳,而且还是各种不知道。 主机故障率太高怎么办呢?很无奈的是,最好的办法是升级他们家的主机……当然同时最好换一个机房,现在这个北京机房据说是故障特别频繁。要换到别家的主机的话,由 …

叶门聚会——旧文存档

今天随吴老师参加了叶师公的聚会,去三里屯的法餐厅吃了一顿法餐,量少了点儿,不过牛排是真好吃。坐的西式长条桌,席间没有多少攀谈,除了吴门和叶老师,别人我也都不认识,只是和胜利师兄和韩师兄三个三代弟子一起打包向叶老师介绍了一下,也没自报姓名。不晓得叶老师还记不记得我了。 叶老师也许还是会记得有我这么一个人的,因为在2004年他来北大讲的哲学导论上,我就是那一个敢公然跳出来和叶老“叫板”的大一新生。当然 …

前半学期在科学通史BBS中的一些回复

之前赶论文,连着几周没记录学生的讨论情况,今天一口气补记完了,顺路把我本人的一些回复摘了出来,有些可能还是有点意思的,虽然大部分的观点我以前也都写过。。   关于菲洛劳斯的“对地”  当时的人认为“十”是最完美的数字,但是 日、月、金、木、水、火、土、地球,还不够十个,于是人们就猜想还有一个行星在地球的对面,叫“对地(counter earth)”,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加上对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