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轩

2006年寒假读书笔记:引语/结语/目录

2006年寒假读书笔记:引语/结语/目录 去年为了写生态哲学的论文,在两个月内“解决”了117本书,貌似“凶猛”,不过实际上,除了十余本书是细读之外,其余大部分书都是读个头、读个尾、挑选相关段落扫上两扫,便算完事,并不扎实,那些读过的书将来还需要再读。而这个寒假我大改作风,绝大多数书采取“通读”方式,即保证眼睛扫过每一段话,无非是有的读快些、有的读慢些,再不持“横竖将来还要再读一遍”的心态,而是争 …

黄艾禾(采访):《漂移——北大学者刘华杰的故事》

黄艾禾(采访):《漂移——北大学者刘华杰的故事》,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今天在国林风偶然间看到的,在读书计划之外,嘿嘿~~ 咳咳~~有没有刘华杰的粉丝啊~~?这本书好可爱的!呵呵,我不是任何人的粉丝,不过我是非常欣赏刘老师的~~ 第4页 记者:我从一份报纸上看到,你小时候家住在长白山的一个小山沟里? 刘华杰:全称叫“吉林省通化市鸭园公社四道江大队坝壕七小队”。我家还不是在小队的聚居区,单独 …

[美]杰拉尔德•霍耳顿:《科学与反科学》

[美]杰拉尔德·霍耳顿:《科学与反科学》,范岱年陈养惠译,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P128 第161页 另一方面,“循环论者”往往把科学设想成不是有目的导向的、进步的、累积的活动。…………循环论者在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中更为常见,而且,同线性论者相反,他们认为科学明显地或者甚至主要地由社会过程所推动,在极端的情况下,他们认为科学就是某种一般时代精神的表演,或者甚至主要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在 …

[奥]埃尔温•薛定谔:《自然与古希腊》

[奥]埃尔温·薛定谔:《自然与古希腊》,颜锋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 (译者序)第3页 薛定谔在中学时代虽然喜爱数学和物理,但并不排斥文科课程,希腊文和拉丁文都学得很好,还自学了法语和英语。后来,他英、法、意、西四种现代语言的读写,如同希腊文和拉丁文一样好。他曾将《荷马史诗》译成英文,将法国人的诗译成德文。他还于1949年出版了一本个人诗集。他爱好绘图和雕塑,对戏剧情有独钟。而且,他热 …

[法]让•拉特利尔:《科学和技术对文化的挑战》

[法]让·拉特利尔:《科学和技术对文化的挑战》,吕乃基王卓君林啸宇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11月 第I页(原出版者序)本书是哲学家和科学家让·拉特利尔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约,按该组织在巴黎的哲学分部于1974年召开、由世界各地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参加的“科学、伦理学、美学”专题讨论会而准备的。 第2~3页 然而日益明显的是,科学作为理解实在的方法主要不是依靠想象,而是依靠行动,这就是“知识就是力量”之 …

[美]托马斯·内格尔:《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美]托马斯·内格尔:《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宝树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2月 今天很多事情,没有完成读书预定的任务,为了勉强凑够一天一本,便翻出这本最最短小的哲学书来,通读了一遍。 这本书实在是太短了,在网上找到了它的英文电子版,英文仅2万词出头,中文版定价15块钱,唉…… 不过这本书倒还不错,从中文版的标题(英文标题为What Does It All Mean)就看得出,它是写给那些对哲学几 …

王洪波 马建波 主编:《跨越鸿沟——文化视野里的科学》

王洪波 马建波 主编:《跨越鸿沟——文化视野里的科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康言午:令人费解的人文精神(第二段) 第16页 周文第四段中说:“现代技术的真正危险不在于诸如原子弹爆炸之类可见的后果,而在于它的本质中业已包含着的这种对待事物的方式,它剥夺了一切事物的真实存在和自身价值,使之只剩下功能化的虚假存在。”这真是高深莫测的玄论。“这种对待事物的方式”是什么方式?怎 …

[美]林恩•马古利斯 多里昂•萨根:《倾斜的真理——论盖娅、共生和进化》

[美]林恩·马古利斯多里昂·萨根:《倾斜的真理——论盖娅、共生和进化》,李建会等译,苏贤贵校,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 http://mqxx.mhedu.sh.cn/ebook/ZX/ZX/qxdzl/index.htm 第一章星期天访问奥本海默 P10~11 第17~18页 比我学龄低一些的卡尔,喜欢那种把自己的重要性夸大的感觉。他仅仅表面地理解哥白尼教训:伽利略的观点是因为逻辑的原因被 …

[美]爱德文•阿瑟•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美]爱德文·阿瑟·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徐向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P16 第2页 认识论在近代哲学中的中心地位绝非偶然;这是某种更深刻、更意味深长的东西的自然推理,这个东西就是人的概念,尤其是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思想。 P18 第3页 对于中世纪的主流思想来说,与物理世界相比,人在宇宙中占据着一个更重要和更确定的地位。可是对于近代主流思想来说,自然却比人拥有一个更独 …

关于《共青苑》的征稿~~

  发信人: EPR (星定), 信区: Philo 标  题: 关于《共青苑》的征稿~~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6年02月14日10:59:42 星期二) , 站内信件  第40期的《共青苑》征稿一直在地下进行,由于我的疏忽,一直没有发布广告……本来计划寒假结束后出一期的,现在貌似还比较困难,不过我会尽量赶出,说好这一年出两期的还是没变。再下一期的《共青苑》 …

[英]弗•培根:《人生论》

[英]弗·培根:《人生论》,何新译,华龄出版社2001年4月修订版 这恐怕算得上世界上最古老和最著名的“励志”书之一了,我读的这个版本正是所谓“新世纪青年励志书架”系列之一,同一系列的还有马基雅维利的《君王论》、阿德勒的《挑战自卑》、叔本华的《爱与生的苦恼》、和卢梭的《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这些个“励志”书显然该比什么《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快乐富有过一生》之类的东西有意义得多。 当然,我一贯是 …

[德]李凯尔特:《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

[德]李凯尔特:《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凃纪亮译,杜任之校,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 http://rwxy.tsinghua.edu.cn/rwfg/ydsm/ydsm-qw/j06/000.htm 第vi页另一方面,虽然任何历史概念的范围都受一定对象或现象的限制,但它本身必定包含某种一般的东西。例如,虽然谁也不会怀疑歌德只是个别的人,没有第二个歌德,但是,难道歌德不具有与别人相同的特征吗?难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