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存在论论纲
摘要:媒介存在论作为一个哲学纲领,指明了以海德格尔和麦克卢汉等思想传统为缘起的一种新的哲学思路。媒介存在论以媒介概念的日常意义为中心展开思考,但要超越把媒介理解为传递讯息的中性管道的日常理解。媒介作为“人的延伸”,追思媒介亦是理解人性。媒介存在论蕴含一种超越传统二元论的人性论,是对西方古典哲学传统的继承和超越。近代哲学“发现了媒介”,但媒介存在论则真正将媒介作为媒介来面对,运用一种将媒介作为媒介进 …
比较随意的学术写作,随想或杂文之类。
摘要:媒介存在论作为一个哲学纲领,指明了以海德格尔和麦克卢汉等思想传统为缘起的一种新的哲学思路。媒介存在论以媒介概念的日常意义为中心展开思考,但要超越把媒介理解为传递讯息的中性管道的日常理解。媒介作为“人的延伸”,追思媒介亦是理解人性。媒介存在论蕴含一种超越传统二元论的人性论,是对西方古典哲学传统的继承和超越。近代哲学“发现了媒介”,但媒介存在论则真正将媒介作为媒介来面对,运用一种将媒介作为媒介进 …
之前的作业写到“证明”与“数学基础”,由于是命题作答,写得不太如意,现在想起来补充几句。 我以前就一直推崇“证明”的概念,作为数学之为数学的根本精神,或者说,“证明”是“数学精神”的核心。“证明”的要求使得数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学和测地学等技术区别开来,代表着自由、理性和超功利的态度,对于“证明”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但是这种强调并不意味着变成对证明的形式的过分偏执(逻辑主义、形式主义),事 …
首先需要注意,“证明”是一个古老的概念,而相比之下,“数学基础”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自古希腊起,“证明”就是西方数学传统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而“数学基础”这一论题或学科分支主要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才兴起的。 “证明”的要求使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不同于算术和测地学,数学追求的不仅仅是得出一个有效的结果,更在于严密推演论证的过程。但即便是在西方传统之内,对于数学证明的理解也绝非一成不变。而之所以说“ …
物理学哲学作业 • 1,混沌理论是否颠覆了经典物理学的决定论? 我认为混沌理论并没有颠覆经典物理学的决定论,也许混沌理论迫使经典物理学的世界图景必须重新描绘,决定论也将重新表达,但恐怕谈不上颠覆。 所谓决定论,至少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二是操作意义上的。经典物理学的决定论首先是说:整个世界是由严格的因果关系决定的,当前的事件由其之前的原因而导致,而确定的原因必将导致确定的结果,因 …
看到南方周末再次刊载王彬彬批评汪晖的文章,http://www.infzm.com/content/44402 这次是读了汪晖成熟时期的最著名巨作《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也发现明显的抄袭。指出的抄袭章节抄的是柯林伍德的《自然的观念》,这是咱们最熟的书了,我手头当然有,于是亲自对了一下,肯定了王彬彬并非诽谤,抄袭的确是白纸黑字,明显无比。即便这不是一个学术道德的恶意抄袭,至少是关乎学术风气的事情,因 …
前些天和人讨论这个问题,说大学生的使命就是好好学术,还是应要扮演某种政治角色?当然,所谓大学,并不只是个职业技术学校,不是培养“人材”而是培养“人”的,而作为一个健全的人,自然包括其社会政治角色和历史的使命,这是没有疑问的。 然而,同学们提起大学生的政治角色的时候,想起的只是各种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言外之意,如果说要承担政治使命的话,无非就是说要搞出点大规模事件来。 群众运动当然是一种政治性的 …
新三国演义电视剧我只是瞅过几段,也没有看过多少相关的评论,现在我也并不想对这部电视剧本身发表什么评论,这样的作品并不值得批评,我只是从新三国联想到这个时代影视作品的某些一般现象。 看着新三国时,以及早年看着各种翻拍的古装剧时,我常常禁不住要想:为什么你们不能好好拍呢?为什么编剧非得加入那么多狗血的创意呢?为什么不能更好地尊重原著或历史呢?是因为导演和编剧太没文化吗(新三国的编剧确实如此)?那么为什 …
跟随吴老师,我在博士阶段主攻的方向无疑是现象学的技术哲学,具体来说,我的研究应该围绕“媒介现象学”这一主题来展开。 在媒介现象学这一主题下,我的研究可以以三个角度或三种方式展开,根据未来几年的学习和研究进展,最终的博士论文将限定在某一角度下选取恰当的题目撰写,在此研究计划中所提出的主题和角度只是研究的思路或切入点。 这一主题主要涉及两大学术资源,一是现象学哲学传统,以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为 …
毕竟广电总局始终是一个只知道颁布禁令的机构。不过话说回来,并不是说只要是广电总局的禁令,我就会一概地反对乃至嘲笑,对于这次的这个禁令,总的来说我是肯定且支持的。 如果说把外语缩略语改成中文全称并没有多大困难,那么何不改改?如果说困难很大,很难切换适应,那么就更是有校改的必要了。 有一个理由是说大部分人其实听不懂NBA。的确如此,中文的好处在于其可感性,也就是说,即便你对其一无所知,只是看到名字,就 …
当年高中时对哲学产生兴趣,说来也是从阅读一些量子力学的科普书开始的,正如费曼所说,如果你认为你弄懂了量子力学,那你就是没懂。量子力学带来的惊诧令我难忘。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恐怕僭越或自大,我总还是觉得自己对于量子现象是有点儿理解的,特别是经过了几年的哲学学习,更是颇有体会,按照我所接受的一些哲学思想看来,量子现象倒也并不是那么地不可理喻,反倒是理应如此了。 量子现象最为典型的示例无疑是双缝实验及其变 …
哲学,或者说“爱智慧”在根本上是一种爱情活动。我一直说恋爱如哲学,哲学如恋爱,相关的说法可以在博客的“谈情——说爱”文件夹下查看。 之前还写过“哲学风格与恋爱态度”,把古今各种哲学风格与各种恋爱态度作了一个粗糙的对应,这并不是我心血来潮的玩笑话, 哲学与恋爱的相似性也并不单纯是一种文学上的比拟,而是说这两种活动在某些根本的意义上是共通的,一种文化或者一个思想者拥有怎样的哲学,他就会拥有怎样的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