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几何学——王老师讲座的思考问题和讨论建议
http://hps.phil.pku.edu.cn/bbs/read.php?tid=1169 虽然这次王老师的讲座内容比较跳跃,不过这次布置的阅读材料是比较可读的,如果事先阅读了材料,听王老师的讲座就可以起到互相辅助理解的作用。希望大家务必阅读相应材料,至少必须阅读《科学与假设》的第二编。明天的讨论课,主讲同学和助教们应该更多地围绕材料来讨论,而不要发散太远。 笼统地归结起来,这次的讲座和阅读 …
http://hps.phil.pku.edu.cn/bbs/read.php?tid=1169 虽然这次王老师的讲座内容比较跳跃,不过这次布置的阅读材料是比较可读的,如果事先阅读了材料,听王老师的讲座就可以起到互相辅助理解的作用。希望大家务必阅读相应材料,至少必须阅读《科学与假设》的第二编。明天的讨论课,主讲同学和助教们应该更多地围绕材料来讨论,而不要发散太远。 笼统地归结起来,这次的讲座和阅读 …
敏感词获得了敏感尔敏感奖,无论如何值得庆祝,可惜中国似乎还是没有一个“公民”获得敏感尔奖。 校内上许多同学又找出去年圣诞节前夕敏感词先生的“最后陈述”来分享,题目叫“我没有敌人”,当然,相关的信息很快都被和谐掉了。 我本该转帖这篇文章,不过为了我博客的安全起见,还是作罢。为了表达纪念与尊敬,我至少在这里引一句话来贴,出处就不注明了,反正任何转帖此文的网址都随时可能消失:“仇恨会腐蚀一个人的智慧和良 …
《科学是什么》的第二个讲座是姚期智来讲图灵的生平。在课前,我作为助教与他的女秘书的打交道就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印象,没想到讲座本身也是令人失望的。在讲座后我已写过一些感想,先贴在下面: 坦白说,今天姚老师的讲座是令人失望的。对图灵的介绍太水,对于图灵的巨大贡献到底是什么也几乎没有介绍。只是说设计出“图灵机”,图灵机是通用计算机,就是现代的电脑。但究竟图灵机是个什么玩意儿也没介绍。即便就图灵的生平介绍而 …
“科学是什么”是这学期开设的一门通选课,课程简介可以到科科论坛上看,简而言之,这门课由生科院的饶毅和吴老师共同主持,请了一打各学科的牛教授作演讲报告,然后再由若干位助教组织讨论班。 这门课的演讲者阵容强大,领衔作招牌的是杨振宁和图灵奖(信息科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姚期智两人,然后是北大各院系的著名教授一众。名人的号召力确实很强,杨振宁的讲座虽然在开学第一天上午,但仍然不缺听众,换到四百来人的大教室还 …
最近在学校的同学反映打不开我的博客了。查了一下,似乎是服务器变成国外的了。现在在公网还可以正常上,不需要翻墙,也许过一段时间就需要翻墙了……无论如何,大概博客的数据是安全了一点儿,不过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谁有博客搬家或做镜像的办法呀~~~~~~~~ ip138.com IP查询(搜索IP地址的地理位置) www.ycool.com >> 204.152.221.22 本站主数据:美国 …
“举世瞩目”的第四届全国现象学科技哲学会议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吴老师让我写会议记录,我却迟迟没有动笔,一方面是犯懒,一方面也是难以下手,面对那么多篇论文想要逐一回顾这种工作实在让我头大……以前虽然写过一些论坛或报告的记录,但比如科科论坛也就是一场报告,讲一个小时讨论一个小时,中间还有评论人点评,帮助我消化好讲座内容,然后开始不紧不慢的讨论,于是我听的时候和整理的时候都能比较从容。但这个会议一场也就半 …
古按: 7月26日零时30分许,贡山县普拉底乡咪谷村咪谷河一水电站工地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11人死亡。中国水利部随后专门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度汛工作。 8月18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宣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普拉乡突发泥石流,村庄疑遭灭顶之灾.CCTV镜头:“一铁矿厂完全被泥石流淹没”。 砖家们表示,泥石流是自然灾害,和人为工程活动无关。 还要再哀悼几次么?没有人需要检讨,因为 …
海拉尔现象学科技哲学结束了,旅程算是比较愉快的,我还得写会议记录,头疼中……在回顾诸篇论文和各种行程之前先就我自己的文章做一些补充吧。 文章中本来是用眼镜为例说明把媒介作为媒介的反思方法,在吴老师课上报告时就有多人提出疑问,于是我再补了一个键盘的例子和一段说明,而我在现场举的例子是手边的麦克风——麦克风被运用的时候是被通过的,我通过麦克风讲话,听众听的是我说的话而不注意麦克风,而修理麦克风时我不通 …
摘要:媒介存在论作为一个哲学纲领,指明了以海德格尔和麦克卢汉等思想传统为缘起的一种新的哲学思路。媒介存在论以媒介概念的日常意义为中心展开思考,但要超越把媒介理解为传递讯息的中性管道的日常理解。媒介作为“人的延伸”,追思媒介亦是理解人性。媒介存在论蕴含一种超越传统二元论的人性论,是对西方古典哲学传统的继承和超越。近代哲学“发现了媒介”,但媒介存在论则真正将媒介作为媒介来面对,运用一种将媒介作为媒介进 …
之前的作业写到“证明”与“数学基础”,由于是命题作答,写得不太如意,现在想起来补充几句。 我以前就一直推崇“证明”的概念,作为数学之为数学的根本精神,或者说,“证明”是“数学精神”的核心。“证明”的要求使得数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学和测地学等技术区别开来,代表着自由、理性和超功利的态度,对于“证明”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但是这种强调并不意味着变成对证明的形式的过分偏执(逻辑主义、形式主义),事 …
汪晖抄袭事件仍然未见结果,争论仍在继续,刚才看到一篇转帖的文章,也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挺汪的文章,确实说得不错。虽说说得不错,但其实是一种转移视线的招法。实质上还是荒唐可笑的。 我先摘录该文第一节(粗体为我所加): http://blog.renren.com/blog/7178/478029071 漫谈汪朱事件:事关学术规范更关学术史 2010-07-14 19:03:37 来自: leo 1 汪晖 …
首先需要注意,“证明”是一个古老的概念,而相比之下,“数学基础”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自古希腊起,“证明”就是西方数学传统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而“数学基础”这一论题或学科分支主要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才兴起的。 “证明”的要求使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不同于算术和测地学,数学追求的不仅仅是得出一个有效的结果,更在于严密推演论证的过程。但即便是在西方传统之内,对于数学证明的理解也绝非一成不变。而之所以说“ …